如果说有谁热爱每天早早起床,准时报到,莫过于喜欢上学的幼儿园孩子。
今早7点35分就看到了某个幼儿园门口聚集了一些家长孩子,等着幼儿园开门。
孩子们一脸兴奋开心的样子,家长们安抚着,表示老师不允许太早进去。
我们这边基本上8点到8点30是幼儿园上学的时间高峰。
对于喜欢上学的孩子来说,他们兴奋幼儿园里有朋友,有老师,有好玩的,有吃吃喝喝。
对于老师而言,那就是上班,我是非常能理解老师们每天早出晚归。
孩子们的好心情与我们工作心态却不尽相同。
今天聊聊工作中4个好心态。
01 经常过分焦虑,不值得
焦虑这个问题,几乎谁都有。
论严重程度,我有时候觉得自己以前工作中陷入深度焦虑。
除了常规的工作内容之外,我对于时间问题格外敏感。
比如出差赶高铁飞机,或者参与会议,我属于那种把时间预留很充足的风格。
以前,碰上卡点甚至迟到的同事,耽误了行程,我的心情就瞬间崩了。
现在的我,再遇上这个事情,心态就改为:能做的已经做了,提醒也已经提醒了。
我也会把做的过程同步告知领导,我不再替别人焦虑,也尽量不影响自己的节奏。
适当的焦虑能提高工作效率,但过分的焦虑反而会影响你的身心。
业绩不会因为你的焦虑而提升,领导不会因为你的焦虑给你绩效打满分。
同事也不会因为你的焦虑来帮你完成属于你的那份工作。
放轻松点,从工作中拿到属于自己的钱、人脉、资源才是首要。
02 消耗所有热情,没必要
经常996的朋友应该体会过什么叫身体被掏空。
当你的生活全部被工作填满的时候,是无法感受生活的美好的,对什么也都提不起兴趣。
工作只是我们谋生的一种手段罢了。
不要想着在工作中寻找意义,把时间留给自己,还有家人朋友。
很久之前,我在工作中属于拼命类型,除了休息,每天工作15-16个小时。
那个阶段的我,失眠,神经衰弱,甚至每天都活在对无法陪伴孩子的内疚中。
家里人觉得这个工作状态着实有病,深深的无力感和不被理解的委屈,都向我袭来。
再后来,我才发现世界上其实有工作是可以双休的。
有一些工作是可以上班就上班,下班就安心休息,没必要天天忙到半夜,开会复盘。
自从有了这个认知之后,我的心态就变了。
工作的时候就去全力以赴,下班的时候就应该有自己的生活。
03 总是讨好别人,更难受
从小父母没有教会我们这代人如何讨好自己,反而一直强调让着别人。
在现在00后眼里,大家都是打工人,没有什么讨好型人格,谁也别惯着谁。
不喜欢就拒绝,不爽就怼回去。
一味的心软和低姿态,并不能能换来别人的尊重,反而认为你好欺负,变本加厉对你,让你更加难受。
曾经,我被校园霸凌,被欺负的时候,以为自己让着和顺着别人,就能换来相安无事。
当年的想法,不仅没有用,如今想来,还蠢得不行。
总是讨好别人,内耗的是自己,内伤的也是自己。
别人看不起你,四下无人的时候,自己更看不起自己。
从放下一味讨好心态的那一刻,我就坚定一个信念:我要成为更自信的自己,我不该被无缘无故地欺负。
再后来,我发现只要做到知行合一、不违心、不内耗,便不会有人刻意针对你。
04 锻炼敢于表达,做自己
之前有一个下属,平时工作能力很出色。
但是在一次全员述职报告中,她面对其他不熟的领导非常紧张。
整个汇报过程可以说一塌糊涂,自然那次报告后由于其他领导的评分不高,她没有得到晋升机会。
其实,表达这件事可以通过锻炼来加强。
后面让她在自己小部门主持多次会议,一回生二回熟,表达能力就强了很多。
公众场合的表达能力是可以私下练习,或者平时有机也可以主动争取。
那些会表达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获得更多的资源。
成年后,你的所有进步,其实都来自于面对那些让你敏感痛苦回避的地方。
我们要上进,但是不可以激进,更不可以去冒进。